发布时间:1275352672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孙医生
肝内胆管结石指结石阻塞肝内、外胆管所致的急、慢性胆道感染。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胆管结石。肝内胆管是在肝脏内部像树枝一样分布的管道,负责将肝脏分泌的胆汁运送到小肠,发挥其帮助消化的功能。这些“树枝”状的管道走出肝脏后将汇合成肝总管、胆总管。
而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胆汁还没有流出肝脏,就被结石堵塞了。当肝内胆管的结石顺着胆管进入肝外胆管时就成为肝外胆管结石,所以肝内胆管结石常伴发肝外胆管结石。结石阻塞胆流, 即续发胆道感染、胆管反复炎症及修复,造成胆管瘢痕增生、局限性狭窄, 其近侧压力升高、胆管扩张、结石堆积、胆汁淤滞,久之, 相应区肝组织纤维化、萎缩。一侧肝管阻塞,两侧或其共同通道受阻,严重,可有上腹绞痛、发冷、发热和黄疸(charcot三联征),甚至出现休克和精神异常(reynolds五联征)。晚期可致门脉高压症。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再次手术率都很高。
肝内胆管结石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感染,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首要因素。感染的原因常见的是胆道寄生虫感染和复发性胆管炎,差不多所有的肝内胆管结石病病人的胆汁培养均可检出细菌;感染细菌主要是来源于肠道常见的细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大肠菌,和一些厌氧菌感染时产生的B-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胆道感染时产生内生性葡萄糖醛酸苷酶能使结合型胆红素水解生成游离胆红素。而沉着胆汁滞留是肝内胆管结石形成必要条件,只有在胆汁滞留的条件下,胆汁中的成分才能沉积并形成结石。引起胆汁滞留有胆道炎性狭窄和胆道畸形;在梗阻的远端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扩张,胆流缓慢有利于结石的形成。此外胆汁中的粘蛋白酸性,粘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胆汁中的金属离子等均参与结石的形成。
肝内胆管结石常有并发症,包括急性期并发症和慢性期并发症:
急性期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急性期并发症主要是胆道感染,包括重症肝胆管炎、胆源性前列腺炎及伴随的感染性并发症感染的诱因,与结石的梗阻、胆道的炎性、狭窄有关,急性期并发症不仅死亡率高而且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慢性期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慢性期并发症包括全身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胆管炎和胆源性前列腺炎,多发性肝胆管狭窄、肝叶纤维化萎缩、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功能失常以及与长期胆道感染、胆汁滞留有关的迟发性肝胆管癌、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慢性期并发症既增加了手术的困难,也影响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