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中老年多发病
某些疾病由长期膳食不合理而引起,其中有的在青壮年时期已开始潜伏,到了中老年期,机体代谢功能减退,这些疾病开始出现和加剧,通常称为中老年多发病。
一、肥胖病
肥胖病是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疾病。经济发达国家居民肥胖症剧增。美国患肥胖病的人高达20~0%,我国居民中随着生活逐渐富裕,饮食条件有明显改善,一些人喜欢吃高脂和高食糖的精加工食品,加之机械化程度增加,人体力劳动相应减少,只是在较长时期内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的热能,是体内脂肪贮聚过剩而逐渐发胖。
轻度肥胖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而肥胖症则会出现疲乏,心悸、气短、耐心差并且容易诱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专家指出由于摄入热量过高引起肥胖的人其死亡率往往高于体重正常和体重偏低的人。
引起肥胖的原因还有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等,但大多数的肥胖症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甚至幼年时期的过度营养可导致成年后的肥胖。成年人体中脂肪细胞的数目很大程度决定于机体早期生活中形成了过多的脂肪细胞,因为肥胖婴儿体内新脂肪细胞生成速度特别快,而这一过程在肥胖的幼儿中又以较低的速率持续多年直至成年。因此有人指出至少有/的肥胖成人,其肥胖是由儿童时期开始的。许多儿童由于父母过分溺爱,迫使他们养成每餐摄入超过身体需要的高能的食物的习惯,这种摄食方式他们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下去。这种状况在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尤其值得注意。儿童时期就已形成得过多的脂肪细胞一旦成年后基础代谢降低、体力活动减少仍摄入过多的食物必然导致肥胖。
此外也有人认为某些人进食单一,体内缺乏能使脂肪转换为能量的某些营养素也是使人发胖的原因。如当人体缺乏烟酸、核黄素、维生素B等时,会引起体内丙酮酸氧化酶、羧化辅酶的缺乏而使体内脂肪不宜转为能量而不断增加贮存而使人发胖。
二、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一种综合症。其诊断是根据成人的舒张压持续在90mm汞柱以上水平属高血压,收缩压超过正常值(收缩压随年龄增高有一定正常范围值,如9岁以下<40mm汞柱、40~49岁<50、50~59岁<0、0岁以上<70,也为血压升高。
高血压病并发中风,也可是心、脑、肾等主要器官受损害,其死亡机制至今不清楚。我国今年对5岁以上25万人进行大面积普查其患病率为0.4~9.4%。其中40岁以下发病率为.4%。0岁以上可升至24.%;超体重发病率为7.9%,正常体重者为5.9%;脑力劳动者发病率为7.7%,体力劳动者为4.%。此外也与性别、遗传等因素有关、与膳食营养因素有关的除高热膳食导致肥胖易引起高血压外,还与钠、钾、钙等的摄入量有关。
新近的研究资料指出长期过多地摄入钠、可导致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增高,食物中钾对钠有拮抗作用。测2000名老人血压与尿中钠钾含量的关系发现,高血压病人的尿中,大多数钠高钾低,受试者若同时摄入高钠和高钾食物,血压就不会升高,因而可以认为膳食中钾供给充分对血管有保护作用。高血压病患者应多吃富含钾的蔬菜和水果。我国城市中高血压发病率为北京天津广州,北京高血压发病率为广州的4.4倍。这与北方人口味重于南方人有关。为了有效防治高血压提倡控制食盐和酱油等地摄入量是十分必要的。
钙与钾一样有拮抗钠升高血压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钙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血管的阻力下降从而使血压下降。
三、冠心病
冠心病是管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在发达国家冠心病死亡率居各种疾病死亡率之首,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冠心病有冠状动脉的粥样病变引起。冠状动脉为心肌供血的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病变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当动脉血管的内膜因受损伤或因细胞更新不正常而变粗糙,此时如果血脂代谢不正常,脂类物质就会沉积在内膜上,逐渐形成斑块,使光滑的内膜斑驳不均犹如粥粒粘附,血管因此硬化、管腔因此变狭窄,致使冠状动脉对心肌供血不足,心脏由此引起缺氧和缺营养,继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诱发冠心病的因素除遗传、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外,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以及缺乏体力活动、吸烟都有关系。但膳食营养则更重要的因素。
脂肪的质和量对血脂水平有影响。高脂肪、高精糖膳食与冠心病率呈正相关。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S)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P/S>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月见草油、红花油、中华猕猴桃种子油等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其次米糠油、芝麻油、豆油等也是冠心病患者可经常用的油脂。花生油、菜子油、则无上述作用。另据调查心肌梗塞患者精糖食用量为普通人的二倍。燕麦、荞麦及魔芋都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及用纯胆固醇喂饲家兔等动物可产生典型的动脉硬化症。但一般人膳食中胆固醇摄入量对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小于脂肪的作用,是由于摄入量增高其吸收率降低。尽管有很多理论和实践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于食物中胆固醇、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有关,然而仍有一些科学家持有不同看法。
维生素中目前已知烟酸是强解脂药物、维生素C有降血胆固醇水平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维生素A及E有减少大动脉斑形成的作用、维生素B有利胆固醇氧化为胆汁酸以利排出的作用等。
无机盐中某些元素与冠心病有一定关系。膳食中缺镁可引起冠心病,严重镁缺乏可引起实验动物的心肌坏死。中老年人多吃含镁丰富的绿叶菜及坚果对冠心病预防有一定作用。用缺铬的饲料喂饲大白鼠可发现动脉硬化症,未精制成的粗糖、麦胚及麦麸含有丰富铬。锰对冠心病患者的脂代谢也有一定影响,此外膳食中铜摄入过低血胆固醇上升。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脂及血胆固醇已被大家所公认。
防止冠心病的食物除上述几类外目前认为海藻食物(如:海带、紫菜)、蕈类(香菇、花菇、口磨)、洋葱、大蒜、生姜、乌龙茶、江西沱茶、中华猕猴桃、刺梨及蔬菜中的芹菜、菜花、黄瓜等都有降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冠心病虽是老年性多发病,但科学家发现,在完全健康的儿童身上,也曾找到过腹部大动脉和冠状动脉上有硬化迹象。认为动脉硬化过程始于儿童时期,在进入成年期以后才开始出现症状,所以预防冠心病,应从幼年时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