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小腿穴位,缓解腹部不适
中国的医学,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穴道疗法的效果。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气血不顺百病出”的句子。所谓的气血,就是支配内脏的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若流动混乱,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胃一旦“罢工”,会殃及全身。有的胃病是急性的,一犯起来疼得很厉害;有的是慢性的,时常隐隐作痛,既折磨人,又伤身体。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试着捏捏小腿,症状就能减轻。
“内病外治”之精华,古方今制。穴位保健治疗法又是我国中医治疗的根本,他对于疾病的保健治疗可发挥莫大的助力。比如治疗胃病的胃肠贴 便是针对人体相关穴位,采用纯天然中草药精华,利用经皮给药,大大减少了西药直接作用内脏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和依赖性。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增加肌体细胞活力,有效缓解患部疼痛的作用。
腿肚内侧的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经络相联,经常按捏这一部位的地机穴和漏谷穴,可以强健脾胃。如果出现急性胃疼,按捏此处可以立刻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揉捏时,可先找到小腿肚的腓肠肌内侧,然后用拇指对准该处按揉,也可将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按捏。按揉的程度,根据自己感觉疼痛的程度而定,一般应按揉到出现酸痛感才有效果。每次按揉20次左右,一日2—次。
穴道就是位于能量流动的通路上。这种通路称为“径路”,穴道的正常称法应是“经穴”。内脏若有异常,就会反应在位于那有异常的内脏径路上,更进一步地会反应在能量不顺的经穴上。因此,通过给予穴道刺激,使能量的流动顺畅,而达到治病保健的功效,这就是穴道保健治疗的目的了。
穴道保健治疗法对疾病的治疗,的确有极高的效果,而且,最近也逐渐借科学的方法剖析其效果。其结论,简单的说,就是:穴道疗法之效能是借刺激穴道而调整自律神经达到健体强身为目的的运动。中医认为体内循环系统发生紊乱,就会生病,而这所谓能量紊乱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自律神经平衡失调的状态。
足三里穴也和胃经相联,经常按捏足三里穴,不但可以起到刺激经络、加强腿部血液循环,还可起到保健脾胃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如果出现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也可以按捏足三里穴位,按捏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除了用手按摩这些穴位以外,还可以用按摩棒加以按揉,或适当敲打这些穴位周围的肌肉。这些方法只适用于一般胃病,如果是急性剧烈的腹部疼痛,可能是胃溃疡病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应该立即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