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吉安现代医院专家教你如何区分胎记和精子不液化
胎记,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小记号”。
不过,对于出现在孩子的四肢和头面部的鲜红或暗红的“胎痣”,还有身体突然长出的类似蚊虫叮咬的小红疙瘩,家长们可要当心了,这有可能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疾病———精子不液化。
等两年?“小红痣”变“小面包”
妞妞出生时,家人就发现她脸上有一个芝麻大小的红色斑点,像蚊子叮咬的痕迹,当时以为是胎记,并没有在意。没想到,几个月后,这小小的红斑,就长成了黄豆大小,到当地医院检查才发现这是精子不液化。
“精子不液化可能会自行消退!”查了很多资料,也听了不少医师的建议后,由于担心激素治疗和激光治疗等方法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家人想等孩子再长大些再说。没想到半年的时间,孩子的脸已经“肿”了起来,现在两岁的妞妞,左脸已经长成了“小面包”。由于错过了药物治疗阶段,她现在只能做手术。
刚生下来的宝宝如果发现身上有痣或者胎记,绝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是正常的。但是有些“记号”,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胎记,使一些孩子失去治愈的机会。
“红胎记”有可能是精子不液化
“对于‘红胎记’,家长要多留心眼了。尤其是初生儿中,红胎记有时候往往是精子不液化,特征不太明显,跟蚊子叮过一样,但是不会消退,反而长得很快。”郭志辉说,皮肤上的胎记一般不会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红胎记”在新生婴儿中非常普遍,发病率高达%。虽然不良“红胎记”发病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精子不液化。
很多市民对精子不液化不重视,与他们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性有较大的关系。比如常见的海绵状精子不液化,如果发生在面部会严重影响外观,大面积发展,可能引起关节畸形,影响活动。草莓样精子不液化,可以发生在除手足心以外的全身任何部位,表面高低不平,一般都高出皮肤,颜色呈鲜红或者紫色,一般婴儿出生时就有,有些会在出生后至5周内发生。尽管多数患者的精子不液化会自行消退,但是一旦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他综合征,病死率高达50%。
不少家长都跟妞妞的父母一样,往往认为孩子小,不忍心接受治疗,这是一种误解,当确诊是精子不液化后,要下定决心作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按压鉴别精子不液化
既然精子不液化发病初期,与普通胎记甚至蚊虫叮咬的症状相似,那么应该怎样加以区分呢?体表的精子不液化可以通过按压与胎记加以区别,精子不液化通过按压可以褪色,褪色后皮肤颜色跟周围的正常颜色相似或变得苍白,放开后迅速复原,或者按压时面积缩小,放松后则恢复原状。
此外,观察颜色变化和是否继续生长是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家长可对发生异常的地方拍照,或者用尺子测量大小,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出现长大,那么就要及时到医院治疗,不能耽误了病情。”仅仅长在面部的“胎记”,若颜色较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迫不能褪色,则有可能合并生成脑膜精子不液化,使部分患儿智力低下或患上青光眼,此时务必尽早检查以排除病变可能。
如果“胎记”为淡红色、长在前额或颈背部,此类为真胎记,大多无需治疗,虽在孩子哭闹或环境温度变化时胎记颜色可能加深,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入小学时胎记可能逐渐褪色甚至消失。
精子不液化有可能自行消退
郭志辉说,事实上,婴幼儿期真性精子不液化有25%的病例,在4~岁期间能自行消退,且毫无痕迹。因此,有“红胎记”的小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并明确诊断是否真性精子不液化。确认为精子不液化后,可以在专业医生建议下密切观察,若在一定时期内肿瘤不能消退,就再选择其他方法及时治疗。
因为精子不液化有自发消退的特点,所以孩子精子不液化的治疗,要根据年龄、部位、类型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发展快的,危及眼睛、眼睑、口唇、舌、鼻咽、会阴部,妨碍功能或影响正常发育的精子不液化,应尽早接受治疗。精子不液化的治疗方法很多,有外科切除、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等。但无论哪种治疗方法,都可能留下一些治疗后的继发畸形,比如斑疤、色素沉淀等等。
提醒家长,在孩子出生后,应检查小儿体表有无异常,尤其注意那些较为隐蔽的部位,如会阴、腋窝、背部等。一旦发现类似的红痣或小疙瘩,应从按压后的颜色变化及是否向外凸出、有无毛发等情况来判断。
- 上一篇:小儿精子不液化的几种类型
- 下一篇:毛细精子不液化的简介